从2009年开始的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,一直惊喜不断。近日,在出土的漆制“笼箙”上,考古专家们意外的发现了丝织品的痕迹,这一重大发现对研究秦代漆器工艺弥足珍贵。
“笼箙”是秦代车内放置杂物的容器,之前在铜车马上曾经发现过一件装有箭簇的青铜“笼箙”。目前仍在进行的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中,共发现了3件“笼箙”。
考古专家在对1号“笼箙”进行显微观察时,在薄薄的漆膜下面,意外的发现了丝织物的痕迹—这些丝织物由清晰交织的丝线织成,呈平纹组织,每平方厘米约有30根经线和30根纬线。而每根丝线则由几十根茧丝合成一股,平均直径约0.38毫米。
据专家介绍,这些“笼箙”采用了“夹紵(zhù)胎”工艺制成。这是项肇始于战国晚期,到秦汉已经日臻成熟的工艺,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。具体步骤:先在木胎上涂抹漆泥,然后粘贴或缠绕编好织物,再髹(xi)漆(涂漆)。这样一来,漆器的硬度有所增强,同时也变的更加耐磨。